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由于洛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園藝大師們巧植善種,培育出許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變異千種,名品日增,譽滿全國,遂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自古洛陽人愛花成俗.邵雍的"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開花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土無涯"的名詩,正是這種習(xí)俗的真實寫照.
牡丹為我國著名花卉,花朵碩大,花容端莊,品種繁多,雍容華貴,被稱為"萬花一品","冠絕群芳"的"花王". 牡丹又名百兩金,木芍藥,富貴花,洛陽花等.唐代李正封有"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詩句,又使"天香國色"成為牡丹的雅號。
牡丹為我國園藝化栽培較早的木本灌木花卉之一.其最初由野生變?yōu)榧茵B(yǎng),是從人們發(fā)現(xiàn)了它的藥用價值開始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中載:"牡丹味辛寒,一名鹿韭,一名鼠姑,生山谷."在甘肅省武威縣發(fā)掘的東漢早期墓葬中,發(fā)現(xiàn)醫(yī)學(xué)簡數(shù)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療"血瘀病"的記載.
牡丹作為觀賞植物栽培,則始于南北朝,據(jù)唐代韋絢劉賓客嘉話錄記載:"北齊楊子華有畫牡丹極分明.子華北齊人,則知牡丹亦矣."又據(jù)太平御覽謝康樂說:"南朝宋時,永嘉(今溫州一帶)水際竹間多牡丹.""牡丹這一名稱的發(fā)現(xiàn),標志著牡丹栽培歷史的開始.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說:"牡丹雖結(jié)籽而根上生苗,故謂'牡'(意謂可無性繁殖),其花紅故謂'丹'.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由于洛陽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土地肥沃,加之園藝大師們巧植善種,培育出許多色,型皆佳的珍品,使牡丹變異千種,名品日增,譽滿全國,遂有"洛陽牡丹甲天下"之稱. 自古洛陽人愛花成俗.邵雍的"洛陽人慣見奇葩,桃李開花未當花,須是牡丹花盛發(fā),滿城方始樂土無涯"的名詩,正是這種習(xí)俗的真實寫照.
"今日牡丹花更好,五洲四海爭相來."在洛陽牡丹盛開的日子里,花開如海,人似潮涌."九衢游人"慕名而來.還有許多外國朋友和僑胞,跋山涉水,遠渡重洋,來觀賞洛陽牡丹的獨特風采,都為這"花中之王"所傾倒,所陶醉.真乃是"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最大的觀賞牡丹勝地是洛陽(每年牡丹花會期間接待游客百萬人次以上).最綠的牡丹是"豆綠"(近與葉綠) 最黑的牡丹是"冠世墨玉"(深紫發(fā)黑)。花瓣最多的牡丹是"魏紫"(約六七百片)。最紅的牡丹是"火煉金丹"(國旗紅)。最白的牡丹是"夜光白"。 最藍的牡丹是"藍田玉"(粉里透藍)。最佳的間色牡丹是"二喬"(一朵花上兩種顏色)。最能以假亂真的"牡丹"是"荷包牡丹"(葉似牡丹而非牡丹)。
牡丹,別名木芍藥、洛陽花、谷雨花、鹿韭等。屬毛茛科多年生落葉灌木,與芍藥同科。我國以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它高1一2米,老干可達3米。葉互生,二回三出羽狀復(fù)葉。花單瓣至重瓣。一般各種花冠直徑15一30厘米。花色有紅、粉、黃、白、綠、紫等,花期5月上中旬。牡丹性宜涼爽,畏炎熱,喜燥忌濕,原產(chǎn)我國西北,栽培歷史久遠。河南洛陽、山東菏澤、四川彭縣都盛產(chǎn)牡丹,其中以洛陽最為有名。牡丹花豐姿綽絕,形大艷美,儀態(tài)萬方,色香俱全,觀賞價值極高,在我國傳統(tǒng)古典園林廣為栽培。
除觀賞外,其根可入藥,稱“丹皮”,可治高血壓、除伏火、清熱散瘀、去癰消腫等。花瓣還可食用,其味鮮美。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