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男,漢族,1967年5月5日出生于河南省駐馬店,198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1995年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博士學位。中國科學院院士、結(jié)構(gòu)生物學家、清華大學教授。
現(xiàn)任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院長。
主要從事細胞凋亡及膜蛋白兩個領域的研究。在Smad對TGF-的調(diào)控機理、磷酸酶PP2A的結(jié)構(gòu)生物學方面做出過有國際影響的工作。曾獲國際賽克勒生物物理學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杰出科學家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終身成就獎、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fā)的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等獎項。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外籍成員。2017年5月,獲得全國創(chuàng)新爭先獎。9月9日獲第二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人物經(jīng)歷
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鄭州小郭莊。1972年,離開小郭莊,全家搬往200公里之外的駐馬店鎮(zhèn)。1984年畢業(yè)于河南省實驗中學,并獲全國高中數(shù)學聯(lián)賽一等獎(河南省第一名),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系,1989年提前一年畢業(yè),獲得學士學位。
1995年獲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yī)學院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學位,隨后在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進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2008年,歷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終身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講席教授。
2008年,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yī)學中心(HHMI)研究員的邀請,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工作,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2013年4月25日當選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4月30日 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3年12月19日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學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授予清華大學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愛明諾夫獎(Gregori Aminoff Prize) 。
2014年12月9日施一公以清華大學校長助理身份,會見匈牙利羅蘭大學校長巴納·德布勒森一行。
2015年12月1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簡稱西湖高研院)在杭州正式注冊成立,成為西湖大學前身及籌建依托主體,施一公任首任院長。
2018年1月,為全力投入籌建西湖大學,中科院院士、著名結(jié)構(gòu)生物學家施一公請求辭去清華大學副校長職務。在辭去副校長之后,繼續(xù)保留在清華的教授職務。[4]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