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四方,他用一生咀嚼鄉愁的滋味。
年屆八十,他用妙筆提煉鄉愁的精髓。
江山北望,神州茫茫,一灣淺淺的海峽,隔斷了他望鄉的殷切目光,卻割不斷他思鄉的百轉柔腸。
對他來說,鄉愁,是一種既甜蜜又酸楚,既單純又復雜的滋味。
他是余光中,我們叫他“鄉愁詩人”。
他在很長的時間里都在用文字表達自己的鄉愁,他的文化鄉愁在中國幾乎成了某種精神和情感的象征。
對于他而言,鄉愁是一種記憶,一種寄托。
他寫《鄉愁》,將鄉愁化作郵票、船票等符號。
他寫《鄉愁四韻》,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酒一樣的長江水/醉酒的滋味/是鄉愁的滋味……
羅大佑給《鄉愁四韻》譜了曲,那些寫鄉愁的字眼在他的音樂里經過變奏,聽起來更加感人。
在他看來,鄉愁不僅是地理的,也是歷史的。
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當你不在中國的時候,你就成為全部的中國,當你到走到異國之地,中國的痛楚就是我的痛楚。”
在異國他鄉的鄉愁,不僅僅是同鄉會的鄉愁那么簡單。
讀書人的鄉愁通常是把時間加上去的,乘上時間,乘上文化的記憶,加上滄桑感,這樣的鄉愁具有立體感。
在余光中看來,個人有小小的回憶,幾十年而已。整個民族卻有幾千年的記憶,大的記憶,那些記憶變成典故,變成神話,變成歷史,那些歷史你走到哪兒會帶到哪兒,所謂的秦魂漢魄,宋魂唐魄就在身體里。
身體里留著秦魂漢魄、宋魂唐魄的余光中來了,在端午節這個最宜思鄉的時刻,來到了“老家河南”,來到菊城開封,開啟了他的尋根之旅。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