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春是一種揮之不去的記憶,是一幅色彩斑斕的圖畫。不論身在何處,對家總有一種深深的依戀之情;不論寒來暑往,四季更替,心里都有一幅屬于自己的故鄉春景。
濟源的春天不像南方那么靈秀,但有一種渾厚中透著詩意的美。漫步在湨河岸邊,感受著春風飛揚,河中的冰已經融化,岸上柳樹抽出了絲絲綠絳,沉睡中的萬物都已經蘇醒,大地展露出勃勃生機,仿佛一切都在春光中慢慢蘇醒。
人們在猶猶豫豫中脫掉了厚厚的棉衣,換上了舒爽的春裝。信步河岸,有花香襲來,心漸漸放松。空氣中散發著家鄉獨有的味道,令人格外親切。
沐春風而思飛揚。故鄉的春格外細膩。這奇特的感受,總是在春的生機中展現,讓人從內心到眼底去發現美麗。記得我在東街小學上學的時候,語文老師李曉霞給我們講春天的詩句或課文,總會講整整一節課。因為太多,大多無法記全,我至今仍熟記著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那天,我約了幾個兒時的伙伴一起去踏青訪春,去看什么叫“細葉誰裁出”。上學的時候,我們曾天真地用小手折下一條條柳枝去看彎彎的柳葉,去想象“春風似剪刀”,難道是春風像剪刀一樣把柳葉剪出了婀娜的模樣嗎?
工作勞累的時候,我還是想靜靜地手捧書卷,泡杯清茶,去靜觀春天云的多變、水的波紋,去體會天街小雨的酥軟,去欣賞春花的艷麗,留戀一日的春光。
這兩日,靜謐的午后,陽光明媚,太陽照在身上,暖暖的。一覺醒來,發現母親靜靜地坐在石板上擇剛從山上拔來的白蒿苗,然后將干凈的白蒿苗攤開晾曬。母親把干凈的白蒿苗煮水,或烙成饃,那味道好香啊!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難以忘記這種味道。人在變,歲月也在變,但是白蒿饃那獨有的氣息,那種悠長的味道始終沒有改變,打動著我的心,拉近我與家的距離。那是故鄉春天的味道,那是兒時溫馨的記憶。
從軍多年,回到家鄉,沐浴著春光,吃著白蒿饃,回憶兒時的往事,感受著故鄉的美好春光,多么愜意啊!
什么是故鄉的春天?那是對未來的期望,是我內心一種朦朧的愿景,更是停留在內心深處的永恒回憶。一年之計在于春。故鄉的春光中,人們把夢想播種在土地里,盼著它發芽、成長、開花、結果!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