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位于南陽市南召縣產業集聚區恒利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利康”),在數座寬敞高大的發酵車間內,整齊地排列著一個個體型碩大的酵素發酵罐,頗為壯觀的景象讓到此參觀的來客無不驚嘆。
“這種發酵罐內盛放著上百種藥材、蔬果,經過720天發酵后,才能形成酵素原液。”恒利康公司董事長李恒介紹,發酵罐內裝滿水果、蔬菜、菇菌、中藥材四大類170多種植物,經添加特定的益生菌種并歷經四季產生系列生化反應,經過提純后才能得到成熟可用的酵素原液。
與酵素的生產過程一樣,恒利康也走過了一條厚積薄發的沉淀升華之路。
從2005年成立至今,恒利康扎根伏牛山腳下的南召大地,利用先進的生物科技專利技術,連通起從農產品種植、高附加值生產到市場銷售的一、二、三產融合之路,進而帶動中醫藥及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生物產業在這里崛起。
如今,以恒利康為龍頭企業的南召縣已是聞名海內外的“中國酵素之都”,是亞洲最大的植物酵素生產基地,銷量占據國內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恒利康作為國內首家具備菌種培育、生物發酵、終端產品制備的天然酵素知名企業,品牌、品質、產量、銷售均居全國同行業前列,產品遠銷十幾個國家和地區。
嫁接傳統農業打造益生菌新賽道
走進超市或百貨商場,細心的消費者不難發現,許多功能飲料、口服液等食品和化妝品都引入了“生物酵素”作為相關成分,正因為酵素來源于天然植物,其營養健康、綠色無污染的概念也深入人心。
從酵素原液、功能酵素飲料到益生菌沖劑、植物提取物等產品,在市場上,恒利康先后推出上百種生物酵素及相關制品,始終走在行業領軍位次。
恒利康的領先之道,來自深厚的發展根基。
“2000年前后,我跑遍祖國南北十幾個省市,最終在南召縣找到了最適宜益生菌培育、生長的地理環境和生態資源。”恒利康公司技術團隊負責人許正郎用“天作之合”這個詞,描述了他和技術團隊把生物發酵科技在南召“落地開花”的緣分。
李恒從部隊轉業回到家鄉后,一直傾心于開發當地豐富的農林生態資源,“南召寶天曼有原始森林和自然的山水條件,不僅有數百種天然生長的中藥材和瓜果,群眾還有種植辛夷、連翹、杜仲的傳統,但一直都是望天收,規模小、產值低。”
此時,聽聞南召富有辛夷樹資源的許正郎來到當地,與急于為農民尋找致富出路的李恒“一拍即合”,決定利用豐富的農林資源共同打造高附加值產品。
隨后,許正郎帶領團隊扎根當地,并在相關高校設立了南召辛夷研發中心,對辛夷進行藥理開發,從中提取分離出抗哮喘的新藥,從而具備生產藥品制劑的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
正是由于辛夷產品開發取得成功,奠定了雙方再次合作的基礎。隨后,以酵素研發、生產為一體的恒利康產業園一期項目上馬,項目總占地面積658畝,其中建設有辛夷制藥區、益生菌生產區、植物酵素生產區、新材料生產區、研發檢測中心和基因體檢測中心。
悄然間,恒利康已經建立起國內技術領先、規模最大的植物酵素研發、生產鏈條。
2022年4月,投資4.76億元的恒利康植物酵素加工及生物醫藥(辛夷藥制品)生產二期項目正式動工。經過多年的沉淀發展,恒利康已經成長為可年產植物酵素25萬噸、酵素飼料100萬噸的行業巨頭。
在恒利康一期項目園區內可以發現,多年前建成的生產車間、科技研發中心等建筑依然充滿著現代氣息。得益于超前的發展布局,這里研發生產的植物酵素、益生菌等系列產品均達國際領先水平,讓中國的生物發酵技術應用水平與日韓、歐美等國家處于同一水平。
拓寬發展布局創新康養行業模式
“‘十四五’期間,我國酵素產業能夠實現規模增長,與恒利康這樣務實肯干、拼搏創新的企業是分不開的。”中國生物發酵產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石維忱評價說,酵素作為現代生物科技的結晶,國內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能夠參與國際行業競爭,而恒利康在酵素行業標準制定、行業自律、酵素安全性評價、酵素科技創新等方面起到了示范帶頭作用。
作為國內發酵飲料的拓荒者和先行者,恒利康從山區一隅積淀成長,躍升為行業龍頭,企業的經歷無疑是“產業報國”的最好寫照。
石維忱認為,酵素、益生菌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健康產業,是推動農業綠色發展、農產品綠色制造的重要途徑,而恒利康的新發展路徑與此也不謀而合。
近年來,恒利康公司依托40萬畝標準化辛夷種植基地的資源優勢,根據企業發展的長遠規劃,在南召縣辛夷主產區3個鄉鎮、8個行政村興建了“中國康養辛夷谷”,配套建設辛夷晾曬場、存儲冷庫、標準化生產加工車間,建設康養休閑、旅游觀光長廊,帶動周邊十余個鄉鎮群眾從事辛夷種植、生產加工、鄉村旅游業,探索農民穩定增收、產業持續壯大的雙贏之路。
在恒利康發布的2022年、2023年“企業責任報告”中,發揮產業優勢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是該公司持續不變的發展主題之一。
多年來,恒利康公司在南召縣委、縣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積極融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之中,通過吸納就業、幫助創業等形式,主動擔當社會責任,助力鄉村振興。
恒利康公司根據酵素產業及辛夷發展實際,發揮龍頭骨干企業引領帶動作用,發展辛夷、洋姜、冬瓜、品種桃、晚秋黃梨等特色種植產業,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困難戶”的產業模式。通過訂單種植,對有土地有勞動能力的困難戶,由公司實行定點幫扶,鼓勵困難戶種植植物酵素及辛夷深加工生產所需的原料,并簽訂產品優先保護價收購合同,對困難戶在市場上賣不掉的過剩農產品,兜底不低于市場價收購作為制造植物酵素的原料,通過公司的加工生產、銷售渠道,再將產品推向市場,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基地、基地連困難戶再到深加工的產業鏈條,最終形成了公司與困難種植戶“利益共享、合作雙贏”的良性滾動發展模式。
目前,在恒利康的帶動下,南召縣種植辛夷、洋姜、冬瓜、品種桃、晚秋黃梨等20余萬畝,直接帶動10萬人,間接帶動20萬人從事該產業的發展。以小店鄉、云陽鎮、皇后鄉作為試點鄉鎮,建立原料初加工基地,通過“公司+基地+困難戶”的模式,每一產業基地均可吸納務工人員80人。在云陽、小店、石門等鄉鎮建設洋姜生產基地,免費發放洋姜500噸、種植3300畝,受益農戶6萬多戶,戶均增收25000元,形成前有充足原料供應,后有精深加工的產業致富模式。
在高速發展的同時,恒利康全面邁入大健康產業,通過配合實施省、市、縣三級科技興村計劃,公司積極提升中藥材分子研究水平,拿出巨額資金推廣中藥材GAP規范化種植;同時,恒利康應用微生物技術、基因檢測技術等前沿科技,正在建立益生菌菌種資源庫、人體干細胞資源庫,再次踏入一片產業“新藍海”。
在恒利康公司辦公大樓的一張藍圖上,勾畫著這樣一幅圖景:在南召建立中國酵素康養小鎮、構筑中國酵素生物谷,內含5A級健康養生區、療養區、婦幼康養中心、休閑度假區、農業體驗區,將帶動3000名—5000名困難群眾就業,促進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這些未來都將一步步變為現實,恒利康要不斷完善健康產業鏈,在目前的中藥材種植、生物提取、植物酵素、益生菌生產、生物飲片制劑鏈條基礎上,完善生物基因檢測、生物醫藥、康養文旅鏈條,形成生生不息的新型產業集群,為祖國醫藥事業和人類健康產業貢獻力量。”獲得2022年“出彩河南人”最美退役軍人榮譽的李恒表示,恒利康立足于南陽、扎根于南召,將把健康事業作為未來發展的根本目標。
公司愿景
恒利康公司多年來始終走科技興企之路,構建技術創新體系,加強項目研發攻關,發揮創新鏈、產業鏈和人才鏈的協同優勢,緊緊圍繞產品結構調整中存在的關鍵性技術問題,建設益生菌、植物酵素生產線,向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植物酵素制品方向發展。
近年來,公司致力打造“中國(南召)辛夷谷、中國酵素之都”金招牌,擦亮“中國辛夷之鄉”新名片,恒利康股份計劃總投資30億元的項目,包括:
干細胞資源庫和再生醫學工程技術轉化基地,可容納存儲300萬份細胞樣本的國家級干細胞資源庫,并建成標準化細胞質量檢驗中心,干細胞臨床應用研究推廣。
益生菌資源庫與益生菌技術轉化生產基地,可容納存儲20萬份樣本的國家級菌種資源庫,菌種分篩、研究應用、推廣及生產;植物酵素及酵素制品的研發生產,生產植物酵素25萬噸,酵素制品100萬噸。
中醫藥研發與深加工,計劃生產治療哮喘新藥100億支的辛夷制藥區,中藥材萃取及芳療產品100噸的生產區。
藥林康養文旅基地擁有55公里的辛夷長廊、千萬平方米的辛夷森林核心區、百萬平方米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五大板塊。
下一步,恒利康股份將繼續搭建高層次的科技創新與產業化平臺,推動技術成果持續不斷地向相關行業輻射、轉移與擴散,提升我國酵素行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推動行業發展。同時,繪制產業發展圖譜,抓好優勢產業壯大、種植基地培育、科技人才培養、長效機制落實等重點工作,按照縣里編制的酵素產業發展規劃,傾力建設集健康養生、特色種植、產品研發等于一體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全力擦亮“中國酵素之都”品牌,形成“世界生物看中國,中國生物在南召”的戰略格局。
公司榮譽
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河南省農業產業化省重點龍頭企業、河南省植物酵素開發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省十大誠信經營示范企業、河南省知名農業企業品牌、南陽市百強科技創新企業、南陽市三十佳食品農產品優秀品牌企業、南陽十大食品企業優秀品牌、南陽市優秀軍創企業等榮譽稱號。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