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日從河南省文化廳非遺處獲悉,5月16日,文化和旅游部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我省有43位傳承人入選。截至目前,河南省共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127人,其中民間文學和民俗類項目實現零的突破,首次實現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類別全覆蓋。
河南省此次入選的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包括:“木蘭傳說”傳承人陳時云、“信陽民歌”傳承人付大坤、“西坪民歌”傳承人魏秀菊、“江河號子(黃河號子)”傳承人李富中、“古箏藝術(中州箏派)”傳承人曹桂芬、“鑼鼓藝術(大銅器)”傳承人劉青云、“鑼鼓藝術(開封盤鼓)”傳承人劉震、“鑼鼓藝術(中州大鼓)”傳承人李星光、“龍舞(火龍舞)”傳承人郝同周、“高蹺(高抬火轎)”傳承人衛平均、“麒麟舞”傳承人宋長、“跑帷子”傳承人侯俊、“官會響鑼”傳承人王金亮、“耍老虎”傳承人鄭小永、“豫劇”傳承人李獻民、“宛梆”傳承人劉鐵民、“越調”傳承人袁秀蓮、“曲劇”傳承人張秋蘭、“花鼓戲(光山花鼓戲)”傳承人魏桂鳳、“羅卷戲”傳承人孫三民、劉長科、“河南墜子”傳承人陳勝利、“太極拳(和氏太極拳)”傳承人和有祿、“東北莊雜技”傳承人喬天福、“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人任鶴林、“剪紙(輝縣剪紙)”傳承人李愛榮、“泥塑(淮陽泥泥狗)”傳承人許述章、“燈彩(汴京燈籠張)”傳承人張俊濤、“石雕(方城石猴)”傳承人王國慶、“麥稈剪貼”傳承人聶遠征、“寶劍鍛制技藝(棠溪寶劍鍛制技藝)”傳承人高慶民、“綠茶制作技藝(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傳承人周祖宏、“窯洞營造技藝(地坑院營造技藝)”傳承人王四虎、“汝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李廷懷、王君子、“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李景洲。“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傳承人柴戰柱、“中醫診療法(買氏中醫外治法)”傳承人買建修、“中醫診療法(毛氏濟世堂脫骨疽療法)”傳承人毛順卿、“中醫正骨療法(平樂郭氏正骨法)”傳承人郭艷幸、“民間社火(浚縣民間社火)”傳承人孫書林、“藥市習俗(禹州藥會)”傳承人朱清山、“打鐵花”傳承人楊建軍。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承載者和傳遞者,掌握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豐富知識和精湛技藝,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傳承的代表性人物。河南各地區、各部門將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的規定,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積極開展傳承傳播活動,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努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記者 秦華)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