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穩產提質促增收——一粒麥子的供給側改革
連陰雨、霜凍、大風倒伏,今年的小麥生長季讓河南永城種糧大戶劉新全一直牽心掛肚?!皬姆N到收,連遭五災,每畝少收近200斤。”
顆粒歸倉算收入,劉新全驚奇地發現:錢沒少掙。2500畝優質強筋小麥,全走面粉廠訂單,每斤賣價比普通麥高0.11元。加上政府補貼,收益反而略高于去年。
“剛試種優質麥,怕產量低,不好管理。實際產量不低,也好管理,價高還不愁賣。正常年景,每畝能多掙200多元?!?劉新全說。
中原熟天下足。河南常年種小麥8000萬畝以上,產量占全國的1/4,與小麥相關的規模以上企業1700多家。然而,一個問題始終困擾河南,怎么既保糧食穩產,又促農民增收?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破了題。從2016年開始,河南調整小麥種植結構,在適宜區域,集中連片種植強筋、弱筋優質麥。一粒好麥子引發種植方式、經營理念、產業體系一連串變革。
收割機在收割小麥 徐馳 攝
種啥品種——
企業吃不飽、農民富不了 市場呼喚好麥子
地處產糧大省,然而河南的面粉企業想收好麥,竟要靠運氣。
“以前一到5月底,我們幾十人就撒到全省各地,一個個村打聽,一塊塊地找,看哪兒有好麥子。”就職于河南某大型糧油企業的申磊說,那會兒優質麥種植不成規模,品種雜亂,“跑斷腿”也完成不了收購計劃。無奈,公司進口小麥,生產成本拉高三成。
“從吃飽到吃好,消費在逐年升級,但企業難為無米之炊?!鄙昀谡f,曾有大客戶定制高檔烘焙類面粉,因為本地優質麥少,進口麥價格高,成本核不上,只能放棄訂單。
“小麥生產大省還得靠進口,這說明我們的產品結構出了問題?!焙幽鲜∞r業廳廳長宋虎振說,要解決這一矛盾就要從追求“高產”向追求“優質”轉變,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
瞄準“需求側”,2016年始,河南以“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的思路發展優質專用小麥。全省劃分為豫北強筋、豫中東強筋和豫南弱筋三個生產區。
中原大地,一場關于小麥的變革開始了。
搞好高產創建 促進小麥生產 徐馳 攝
咋種好麥——
連方成片、統一技術標準 破解小農經濟困局
“莊稼活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倍啪吧衲?3歲,是種地的老把式。這句話,他聽了一輩子,也這么干了一輩子。
如今,老杜覺得,這話過時了。“看上去一樣的麥,品質高的價格高,門道兒不少?!?/p>
杜景生是永城市陳集鄉侯莊村人。2016年,永城試點種優質麥。老杜和鄉親們心里打鼓:“產量行不行?化肥、農藥用得多不多?賣不上好價錢咋辦?”
意外,縣里給出“想不到的”好政策?!胺N子便宜一半,政府免費給打藥,面粉廠高價收購。這好事兒哪找去?”老杜沒再猶豫,跟著大戶種了8畝強筋小麥。
小、散、亂,曾是河南小麥種植的常態。
品種雜亂,不成規模,品質難保。如何提高農民種優質麥的積極性?河南依靠基層政府和組織,以統一供種為抓手,發動新型經營主體,整村、整鄉、整縣開展小麥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
為鼓勵農民積極性,政府拿出真金白銀。永城市農業局總農藝師田沖說,市政府投入1200萬元作為良種補貼,一斤商品麥換一斤優質麥種。在收購環節,市里又補貼1500萬元。60萬畝優質小麥,為群眾增收3000多萬元,面粉企業節本增效1.5億元。
河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處長李軍介紹, 2017年,河南整合綠色高產高效創建和農業結構調整項目資金8800萬元,每縣支持400萬元,將示范縣由8個擴大到22個,每個縣建設不低于10萬畝的示范區。2018年,示范縣擴大到40個。
減肥增效,實現糧食綠色增產。河南省在優質小麥種植示范區內開展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確保小麥品質。“原來一畝地要兩袋肥,現在一袋都用不完,麥子長得還不賴,種地不相信科學真不中!” 杜景生說。
三年發展,河南優質小麥基本實現產地經營規模化。全省千畝以上單品種規模連片種植區達1769個,種植面積756萬畝,占全省種植總面積的90%。
規模種植,技術咋保障?李軍說,河南省農業廳圍繞優質小麥主導品種,發放2萬份生產技術規程。省市縣成立專家組,分包、跟蹤指導。
一季麥子豐收,一算賬,多收入近2000元。杜景生傳了多年的“種地經”改了新詞:“莊稼活必須學,專家咋說咱咋做?!?/p>
麥克多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產線 徐馳 攝
咋賣好價——
訂單收購、精深加工 提高附加值
麥收結束,永城市華冠面粉廠門前車水馬龍。一車車麥子經過稱重、檢測、分類后入倉。
“公司簽下5萬畝強筋小麥訂單,5000萬斤強筋麥已經入倉,每斤比普通麥子貴0.09元。”總經理沈輝說。
面粉廠內,一棟7層白色“辦公樓”十分醒目。入內,不見人影,只聞機器轟鳴?!罢麠潣鞘侵悄苊娣凵a車間,只需4名工人管理?!鄙蜉x說,小麥經過17道工序,“磨”成饅頭粉、餃子粉、油條粉等7種不同專用粉,企業每年能生產強筋粉10萬噸。
河南省農業廳種植業處副處長黃偉說,2016年以來,河南召開9次全省性產銷對接會,組織糧食購銷企業、食品加工企業,同市縣進行洽談。各市縣組織種植大戶、合作社、經銷商,同省內外用糧企業簽訂購銷合同。今年,河南省優質麥訂單(意向)率88.2%。優質專用小麥價格持續走高,加工企業收購價格在1.3元/斤以上,個別品種接近1.4元/斤。
深加工讓好麥子增值。河南麥客多食品有限公司優質小麥收購價比市場價高0.24元?!案腋邇r收因為效益更高。” 公司副總經理袁威說,通過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把一顆強筋麥?!俺愿烧簟保禾?%的七星高檔速凍餃子粉;提51%的手撕面包專用粉;提5%的沙琪瑪專用粉;提1%的麥胚用于生產蛋糕干;提4%的細麩片炒熟生產纖麩雜糧餅干。
素有 “中國第一麥”之稱的延津縣,通過引進湖南克明面業、中德合資云鶴食品等一批食品加工企業及湖南酒鬼酒、千百知飲品等一批白酒飲品企業,形成了以小麥為頭雁、以“專用粉—面條—速凍食品—烘焙食品”和“白酒—包裝—電商—物流”產業鏈為兩翼的“雁陣”發展布局。
正大集團、魯花集團……一家家龍頭企業紛紛入駐中原,建立優質小麥全鏈條產業化基地。河南省政府與茅臺集團簽訂共建小麥基地戰略合作協議,省農業廳與中糧集團貿易有限公司簽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著力打造有機小麥和優質專用小麥供應基地。
優質小麥種植向訂單化、定制化發展。徐馳 攝
優質麥帶來啥——
市場思維指導種地,重塑農業經營體系
從“高產”到“優質”,不僅僅是種植結構的調整,也是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的轉型。
滎陽新田地合作社理事長李杰最近在忙一件“大事”:“籌備建設新型糧食聯合體,納入糧食產業的各個環節,打通產業鏈?!?/p>
2011年開始,李杰種了7年優質麥。大面積倒伏遇過,病害遭過,減產扛過,但他始終不改初心?!皟炠|麥是市場方向,也是莊稼人的希望,不會錯?!?017年,新田地合作社托管了11萬畝土地,全部種植優質強筋小麥。
種糧不掙錢,李杰一直想改變這種境況?!稗r民沒有真正參與工業化的過程,在產業鏈中話語權不高。” 李杰說,他設想的聯合體包括農資公司、種植戶、加工企業、科研機構、銀行等產業鏈相關者。
李杰的想法得到了認可。河南省農業廳將探索推廣“政府+銀行+企業+合作社+農民”的聯合體發展模式。支持優質專用小麥生產主體、經營主體、社會化服務組織、金融部門、保險機構等組建優質專用小麥聯合體,力爭每個示范縣至少辦一個。
“聯合體可以從各個環節降低成本,便于從技術集成上穩定糧食品質,保證適銷對路,好麥賣好價?!崩钴娬f。
李杰認為,優質小麥種植應向訂單化、定制化發展?!岸ㄖ苹瘜ζ焚|要求更高,價格自然更高?!比ツ辏绿锏睾献魃缭诨礊I地區為五糧液集團種植定制小麥,每斤比市場價高出0.7元。
隨著經營體系的調整,風險機制逐步完善。中原農業保險永城市支公司經理姬鵬程說,今年承保11萬畝,每畝風險保障800元、保費10.42元,農戶只掏20%。河南計劃率先在優質專用小麥示范縣開展大災保險試點,并探索開展收入保險試點。
2018年秋播,河南的優質小麥種植面積將擴大到1200萬畝,2020年達到1500萬畝。優質小麥,越多越好嗎?
李杰認為,應控制優質強筋麥的增長速度,進一步細化指標,對強筋麥進行分類,建綠色種植基地?!氨热?,這個地區專供蘭州拉面,那個地區專供鄭州燴面。把小麥做成地理標志產品,才更容易培育、集聚產業。”
省農業廳廳長宋虎振說,河南堅持小麥專種、專收、專儲、專用,推動生產要素向優勢產區聚集,“要將中原小麥資源優勢變成產品優勢、產業優勢、競爭優勢?!?/p>
秋播尚早,“老把式”杜景生心中卻已有盤算?!笆€強筋麥,全部跟訂單走。以后種麥就種優質麥,產量不錯,價高還不愁賣。”
種了幾十年莊稼,杜景生覺得日子一年比一年好?!耙郧胺N莊稼就為了填飽肚子,忙活一年,口糧緊巴巴的?,F在吃穿不愁,種地還能掙錢。咱農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從溫飽到富民,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一粒麥子歷經改革風雨,不斷實現新的超越。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