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洛陽市依托洛陽歷史文化保護利用發展集團(簡稱“洛陽文保集團”)通過“兩權分離”改革管理運營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推動大遺址保護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文化旅游相結合,為洛陽文旅融合發展注入新活力。
“兩權分離”,激發文物保護新動力
五都薈洛,一眼千年。
沿洛河密集分布的五大都城遺址,是洛陽獨有的城市標簽,更是河洛大地最具價值的寶貴文化遺產。
其中,隋唐洛陽城先后作為隋、唐、五代、北宋的都城或西京,歷時530年之久,是中國古代沿用時間最長的都城,也是我國現存隋唐時期保存較為完整的大型古代城市遺址。和其他古代大型城址不同的是,隋唐洛陽城位于現在的洛陽城市核心區,矛盾問題多,保護難度大、成本高。
為了解決這一矛盾,統籌城市建設與大遺址保護的關系,洛陽探索科學考古、一址一策等方式,出于尊重遺址、展示遺址、烘托遺址的設計目的,對隋唐洛陽城主要建筑采用“保護罩”形式進行遺址展示。
“我們如今看到的天堂、明堂、應天門,就是遺址保護展示建筑,均采用覆罩式展陳的保護展示模式,通過‘地下文物層,地上展示區’復原看得見的地上‘都城’。”洛陽文保集團負責人介紹。
文化遺產得到保護后,如何使其在新時代綻放新光彩?
2018年,洛陽市文物局將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運營管理權委托給市屬企業文旅集團全資子公司——洛陽文保集團。
洛陽文保集團成立后,一邊完成遺址保護展示工程建設,一邊著手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的活化利用,專門成立洛陽隋唐城運營管理有限公司,負責運營管理工作。
這樣一來,權責明晰,市場化運作的“兩權分離”改革讓隋唐洛陽城發展駛入快車道。
在“運營為先”理念引領下,大遺址保護進入3.0版本,實現大遺址保護與城市更新、鄉村振興、文旅融合和民生改善相結合,讓沉睡千年的遺產真正“活”起來。
“我們對遺址內部和周邊的道路、建筑,嚴格控制體量、風格,使之與文物風貌相融合,最大程度地保存城市傳統肌理。”洛陽文保集團負責人說。
十三朝古都的歷史不再停留于書中,而是還原到了隋唐洛陽城的大街小巷、一磚一瓦。
截至目前,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宮城核心區的遺址展示面積達930畝,一區一軸一片區的空間格局已經基本顯現。
乘風新文旅,賦能文旅產業新活力
8月3日,在位于隋唐洛陽城九洲池景區的《風起洛陽》沉浸式全感VR體驗區人潮涌動,不少游客慕名而來,在“黑科技”加持下開啟一場沉浸式國潮之旅。
“行進式”VR探索、逼真的布景、跌宕起伏的劇情、“跨時空”體驗,讓游客稱贊連連。
這是隋唐洛陽城乘風新文旅,打造多元化沉浸式旅游業態的新實踐。
“如今,大遺址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天街軸線脈絡清晰,古都空間格局凸顯。”洛陽文保集團負責人介紹,以“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移動端傳播”的文旅發展理念為抓手,隋唐洛陽城大力發展新文旅業態,加快打造傳承中華文化的世界級旅游目的地。
從《唐宮樂宴》《天門有道》沉浸式演藝到《無字梵行》《萬象龍吟》沉浸式劇本游戲,再到《絲路奇遇》《萬國來朝》沉浸式研學產品,隋唐洛陽城以劇本、美食、玩樂、研學、文創等多種業態敘述歷史故事,吸引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探秘。
2020年央視戲曲春晚、2020年央視中秋晚會、世界古都論壇、第39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開幕式、第40屆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賞花啟動儀式、2023年省文旅文創發展大會啟動儀式、河南省第14屆運動會開閉幕式等重大活動接連落地隋唐洛陽城;《登場了!洛陽》《風起洛陽》《神都洛陽》等影視、綜藝作品出品……
“我們將抓住此次機遇,繼續加大對隋唐洛陽城國家遺址公園保護展示力度,凸顯宮城軸線,勾勒宮城輪廓,加強運營管理權的科學運用,致力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與現代城市融合發展,在全國率先打造國家大遺址保護3.0版本、世界一流大遺址保護利用范例、國際文旅融合示范區、全國沉浸式文旅目的地,塑造世界級隋唐洛陽城文旅IP。”洛陽文保集團負責人說。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