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202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根據投票結果,22個項目入圍終評。其中我省
申報的宜陽蘇羊遺址、永城王莊遺址、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入圍。
洛陽市考古研究院發掘的宜陽蘇羊遺址2020年被列入“考古中國—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
重大項目。為搞清蘇羊遺址的范圍、性質、文化面貌、聚落形態及功能分區情況,助力中華文明起源
和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2021年起,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洛陽市考古研究院開始對蘇羊遺址進行
連續性主動考古發掘。目前,該遺址共計發掘面積1800平方米,發現了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的遺存,
其中以仰韶時期為主。仰韶時期生活區、墓葬區,人工環壕等重要遺存的發現,為我們研究河洛地區
仰韶時期的聚落形態、布局和功能分區提供了重要材料。仰韶時期大型房址、人工環壕、多人埋葬人骨
坑等遺存的發現反映了當時社會強大、有序的組織能力,也是仰韶中期社會復雜化的體現。一批特征
鮮明性質明確的屈家嶺文化因素遺存的發現表明在仰韶晚期的中原地區,長江流域的屈家嶺文化和黃
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已經存在深度交流碰撞。為探討屈家嶺文化北進對中原地區的影響這一重大學術問
題提供了新的寶貴材料。
首都師范大學、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商丘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
發掘的永城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是此類遺存在商丘地區的首次發現,該遺址的發掘對揭示豫東地區
新石器時代聚落形態、史前社會禮制、探討中原與海岱地區考古學文化的交流都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與
意義。王莊大汶口文化聚落延續時間較長,聚落等級較高。據陶器形態判斷該遺址早期墓地年代總體
與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相當,墓葬所見多組疊壓打破現象表明墓地使用了較長時期。遺址發現環壕設施
以及大型墓葬,出土大量的玉器、綠松石、石圭等隨葬品可見該遺址為豫東地區新石器時代高等級聚落。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遺存具有豐富的禮制內涵,并折射出顯著的社會分化。從目前的發現來看“疊葬制”是王莊遺址大汶口文化墓葬最為獨特的葬俗。初步研究表明王莊遺址新石器時代遺存可能代表著一個新的大汶口文化地方類型。
2021年至2023年,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鄭州商都遺址內城東南獲得重大考古發現,即發現
商代白家莊期高等級貴族墓地。書院街墓地展現了鄭州商代王都豐富的文化內涵,在商文明演進中表
現出承上啟下的關鍵文化形態。墓地喪葬禮制規范、文化傳承有序并有多項突破性發端,對探討鄭州
商都興衰演變及早期國家禮樂文明制度的形成與發展等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發現了目前國內最早的
貴族墓地兆域,極可能是殷墟王陵東西并列方形兆域的源頭。墓地及其附近的同期建筑對探討兆域起源
和中國陵寢制度的發展意義極為重要。墓地主墓M2隨葬銅器組合完整、種類豐富、級別較高,填補了
中商早段青銅文化的空白。M2隨葬的扇貝形金覆面、銅覆面組成的覆面禮器組合,從先商、早商墓葬
中扇貝貝殼覆面發展而來,并延續至晚商,是商代貴族特有的一種禮器文化形態,扇貝形覆面器對探
討商族源流等提供了一種新的文化路徑。從金覆面、金泡、黃金綠松石牌形飾等金器的材質、種類、
黃金加工技術、綠松石鑲嵌工藝,以及黃金文化的本土化表達等方面看,標志著這一時期中國黃金文
明的成熟。墓地兆域的結構,通道的設置,墓葬的分布,殉狗等祭祀形式,以及銅器、玉器、黃金禮
器組合等方面表明,在中商早期,作為早期王權國家禮樂文明重要組成部分的貴族喪葬規制已成熟。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