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各式紅燈籠,坐竹林小火車,品竹筍冰激凌……2月10日,大年初一,鄭州游客張倩倩和家人在博愛縣磨頭鎮西張趕村玩得很盡興。當日起到2月25日(農歷正月十六),西張趕村“新春竹筍美食節”將持續舉辦,讓游客品味“太行竹林水鄉”不一樣的年味兒。
2023年國慶長假里,擁有兩片竹林的西張趕村一天四次登上央視。今年春節假期,又登上央視《新聞聯播》,進一步叫響了“太行竹林水鄉”品牌,成為鄉村旅游的網紅。
建設高顏值和美鄉村,為鄉村旅游高品質賦能,西張趕村成為博愛縣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游融合的生動實踐。
博愛縣竹林有2000多年歷史,種植有大面積竹林,沁河、丹河等穿境而過,素有“太行山下小江南”美譽。
打造“竹林水鄉”盛景,既是群眾的強烈呼聲,也是博愛縣委、縣政府的“心頭大事”。
2023年3月,該縣被確定為首批省級鄉村建設示范縣后,博愛縣委、縣政府在特色文化資源賦能人居環境整治中突破,按照“全域實施、重點推進、逐村規劃、一村一策”的思路,分批確定17個鄉村建設示范村,聘請設計公司,打造五類特色精品村。
人居環境要整成“啥模樣”?博愛人說,要胸中有全局、下好“一盤棋”,突出特色、錯位發展。
以西張趕村為代表的鄉村旅游型村莊,以文旅文創融合為切入點,打造“竹林水鄉”。
以下期城村為代表的城郊融合型村莊,著力打造集餐飲、購物、娛樂、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特色商業街。
以小王莊村為代表的產業帶動型村莊,立足蔬菜產業優勢,打造特色菜園,營造“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情畫意。
以柏山村為代表的文化引領型村莊,融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柏山缸、柏山村地道等文化元素,著力打造紅色柏山旅游度假村。
以水運村為代表的鄉風文明型村莊,突出“仁、義、禮、智、信”等傳統文化,著力呈現“文明水運、文化水運、生態水運”。
錢從哪里來?創新解難題。博愛縣以金融力量助力、以企業力量賦能、以結對幫扶共建,整合企業、資金、政策等要素向示范村聚集。
縣域工業企業與示范村達成結對共建關系,創新成立全省第一只鄉村振興暨“雙百雙爭”公益基金,募集資金1700余萬元,用于農村公益設施建設和公益事業,探索出企地共創、共建、共享和美鄉村的新路徑、新模式。
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旅游有機融合,既能讓農民增收,又能讓鄉村建設提質。博愛縣的成功探索,正在被我省相關部門總結、推廣。
目前,博愛縣總投資近16億元,涉及城鄉污水設施建設、文化教育體育事業、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的10個新項目正在有序推進。太行山下,一幅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游攜手共進的美麗畫卷徐徐鋪展。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