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正在經歷艱難的轉折期。
如何提振民營企業信心,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在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委員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南建議,制定“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
民營經濟想要進一步高質量發展還有難題需破解
近年來,黨和國家不斷完善促進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的方針、政策與法律法規,引領我國民營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比如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提出“兩個毫不動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切實落實“兩個毫不動搖”。針對社會上對我們是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不正確議論,亮明態度,毫不含糊。
“這些都在釋放不斷增強民營企業家信心、鼓勵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重大信號,為我國民營經濟未來的發展統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識、指明了方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陳南說。
民營經濟在穩定增長、保障民生、科技創新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被譽為“五六七八九”作用,即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
但也應當看到實際發展中,民營經濟想要進一步高質量發展還有一些難題需要破解。
陳南舉例說,民營經濟仍然普遍面臨著規模偏小、創新能力較弱以及市場準入隱性壁壘、融資難融資貴和發展權益保障等難題。
不少省市已經為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制定條例
作為河南省杰出民營企業家,陳南對于如何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非常關注。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他帶來的建議是制定“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今年是我國經濟恢復關鍵期,民營企業迫切需要鼓勵發展、保護合法權益和解難題辦實事,尤其是需要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從制度和法律上把對國企民企平等對待的要求落下來”,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這樣才能更好地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堅定的市場信心是經濟活躍的前提,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沒有堅定的市場信心,就不會有強勁的內生性經濟增長動力。”陳南說,某種程度上,現在關于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以及各項法律法規都有,但配套細則不完善、落實不到位、執行不徹底,這也是導致一些民營企業信心指數低迷的重要原因。
為了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一些地區已經制定了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條例。
陳南做了一些統計,比如在省級層面,有2020年出臺的《浙江省民營企業發展促進條例》和2021年出臺的《山東省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條例》;在地市層面,有《合肥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條例》《珠海經濟特區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煙臺市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等。
建議
國家層面盡快制定“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
“建議總結地方條例政策的經驗和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與障礙,在國家層面盡快制定‘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陳南說,希望從法律上明確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一樣的平等地位,為民營經濟發展和民營企業權益保護建立可操作性強的、細化的法律依據,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推動產權平等保護,讓民營企業家安心創新創業,讓民營經濟不斷煥發生機活力。
在具體建議方面,陳南認為:第一,應當將中央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中有關民營經濟與經營主體平等地位的原則性、概括性、抽象性、寬泛性的規定具體化、實效化,從制度設計、法律規范、執法程序、法律責任、救濟機制等方面落到實處,全面系統地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統一、規范的法律指導。
第二,“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要在落地實施和發揮效果上發力,在執法、司法、守法等環節制定完善的程序,以程序公正、陽光透明規范權力運行,充分保障民營企業的合法權益。
第三,堅持競爭中性。在平等準入方面建立透明的負面清單,破除所有制身份歧視。要著重破解隱性壁壘問題,即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對明放暗不放、虛放實不放等問題建立透明的投訴渠道和嚴格的問責機制,打造公平的營商環境。
第四,對政府機關涉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進行制度化規范,并設立民營企業合法權益補償救濟機制。
第五,壓實政府部門營商環境主體責任,建立優化營商環境“一票否決”制度。
第六,明確違反“民營經濟發展促進法”的法律責任,構建主體明確、范圍明晰、層次分明的責任鏈條,督促和約束涉企政府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依規履職盡責。
來源:河南商報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