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旗幟鮮明地樹立了尊重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的導向,民營經濟已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強引擎、對外開放的動力源、民生福祉的助推器。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省兩會期間,代表委員紛紛發聲。
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
“當前,民營企業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和挑戰,但也要看到,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步伐進一步加大,在新發展階段,我省企業將會迎來新的機遇和廣闊的發展前景。只要企業家能夠沉著應對、冷靜思考,抓住產業升級、行業洗牌新機遇,就一定會有更大的發展。”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主席胡漢陽說,各級黨委政府及時出臺了一攬子紓困政策,創新建立惠企政策直達基層機制。省工商聯作為黨和政府聯系非公有制經濟人士的橋梁紐帶,將聚焦促進“兩個健康”,探索數字賦能服務民營企業新模式,積極發揮商會的作用,在招商引資、招商引智過程中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引導全省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助力民營企業創新發展、轉型發展、健康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快提振市場信心,讓省人大代表、西繼迅達電梯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感觸頗深。“上個月,我參加了全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我發現,大會召開后,身邊唉聲嘆氣的人少了,大家都忙得不得了,紛紛規劃2023年的發展。”劉剛提出,民營企業往往抗風險能力較弱,根本原因在于技術儲備不足,建議政府引導民營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建設創新平臺,同時組織企業抱團“出海”,拓展海外市場。
幫助民營企業排憂解難
服務民營經濟發展,要堅持點面結合,為民營企業解難,促進穩定發展。
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化營商環境。省人大代表、北京大成(鄭州)律師事務所黨總支書記李煦燕建議,要進一步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市場主體,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但客觀上民營企業的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因此民營企業和企業家的合法權益更應得到重視和保護。她表示,一些民營企業特別是家族企業,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仍然存在產權不清晰、結構不合理、治理不規范、運營不安全等問題,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樹立法治思維,重視企業合規管理,加快建立結構合理、經營規范、約束有效、運行高效的現代企業制度,全面提升企業運營管理水平。
“部分民營企業缺乏創新意識和能力,粗放的生產經營模式成為發展壯大的‘攔路虎’,也不利于產業集群發展。”省政協委員、省計量測試科學研究院院長馬長征說,在推進產業質量技術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方面,計量正發揮著重要作用。數字時代,要通過遠程計量、在線計量等方式開展技術服務,提升服務民營企業的能力和效率。他建議,地方政府積極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數字化管理系統,并協調龍頭企業將系統簡化后在相關小微企業推廣,通過“頭雁效應”激發民營企業的創新活力。
推進民營經濟“危中尋機困中破局”
民營經濟的發展對縣域經濟持續快速穩定健康增長至關重要。省人大代表、確山縣縣長蔣貴印表示,確山縣始終把民營經濟作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性支撐,對待企業和企業家在地位上高看一眼、政策上厚愛一分、環境上多保一層、服務上走深一步。蔣貴印建議,進一步強化惠企紓困,推進民營經濟“危中尋機、困中破局”。全力減負,進一步完善減稅降費、增加補貼等綜合措施;加強保障,持續完善穩產、穩業、保供、保銷措施;激發活力,完善支持民營企業創新創造激勵機制;拓寬領域,深化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領域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向社會資本開放。
一個好的企業,其品牌和服務被人們喜愛,往往是因為能夠主動應對機遇和挑戰,始終保持戰略定力。“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要準確把握時與勢,緊抓發展機遇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在此基礎上積極承擔起社會責任。”省政協委員、UU跑腿創始人喬松濤說,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將帶領企業不斷提升發展能力,服務更多用戶的同時也讓更多員工、更多“跑男”獲得更高的收入,讓他們背后的家庭擁有更好的生活。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