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道路干凈平整,農家小院優美宜居,一個個村莊如明珠般散落在沙澧之畔,盡情展現美麗容顏。
今年以來,漯河市圍繞“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目標,提升站位、扛穩責任,創新思路、持續發力,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并取得顯著成效,繪就了“一戶一處景、一村一幅畫”的和美鄉村新畫卷。臨潁縣、舞陽縣、郾城區、召陵區先后在全省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排序中進入全省整治成效較好的20個縣(市、區)序列。
統籌謀劃
整出比學趕超新氣象
漯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先后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和全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推進會、調度會、約談會、周交辦、月講評等各類會議69次,對全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進行專題研究部署,并將此項工作納入“五星”支部創建考核內容。
為進一步激發工作活力,漯河市采取常態化暗訪督導與領導調研督導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市級專班,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跟蹤整改,持續傳導壓力,督促各縣區(功能區)、各部門嚴格履行主體責任和主管責任,督促各鄉鎮、各村嚴格履行具體實施責任,適時組織開展“回頭看”活動。市直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各縣區(功能區)黨政主要領導深入一線實地調研指導,現場解決難點問題,確保整治工作落實落細。市級專班根據每月對各縣區(功能區)、各鄉鎮、各村督導檢查的結果,對排序在前五名的鄉鎮進行通報表揚,對排序在后五名的鄉鎮,約談其黨政主要領導,并將其納入干部業績檔案。
創新舉措
抓實問題整改
落實“四式”工作法,持續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各縣區(功能區)按照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行動方案要求,突出重點部位,全面暗訪檢查,形成問題清單,明確整改任務和完成時限,按照“四式”工作法落實落細整治任務。出臺相關方案,制訂激勵措施,充分調動廣大干群的工作積極性,營造創先爭優的良好氛圍。市、縣專班每周將暗訪發現的重點、難點、痛點問題進行梳理匯總,以“清單+圖片”形式向鄉鎮反饋交辦。抽查式排名,彰先懲后。市、縣專班每周對各鄉鎮抽村暗訪情況打分,對縣區和鄉鎮一周一排名,一周一通報。銷號式整改,動態清零。市、縣專班針對省、市曝光反饋的問題,實時監控,跟蹤問效,實現動態清零。
開展“十大專項治理”,不斷提升整治成效。以農村生活垃圾、殘垣斷壁、黑臭水體等十個方面的專項治理為抓手,在全市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體提升攻堅行動,建立縣(區)主要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組包戶的責任體系。
推行“三實”工作法,對問題廁所扎實整改。成立戶廁改造摸排整改“回頭看”專家組,開展農村戶廁改造技術服務、問題廁所摸排整改培訓等工作。明確鄉(鎮)政府負責組織農村戶廁問題摸排整改“回頭看”工作的具體實施和整改結果的檢查驗收。組織鄉(鎮)、村干部逐村逐戶排查農戶廁所使用情況,摸清農村問題廁所的情況。截至目前,全市共摸排270651戶農戶的廁所。其中,5680戶問題廁所已全部整改到位,整改率達100%。
完善制度
健全長效機制
建立“1133”長效機制,實現農村人居環境常態長效管護。用“1”個組織解決“誰來干、干什么”難題。各行政村吸收老黨員、老干部和熱心公益的人員,成立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據了解,全市共成立1256個村級人居環境整治理事會。用“1”個責任體系解決“怎么干、誰負責”難題。就近就地明確“六長”(路長、巷長、坑塘長、園長、田長、河長),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將責任具體到人。全市明確各級網格長1789名、“六長”7194名。用“3”項制度(農戶“門前三包”制度、評星積分制度、環境衛生收費制度)解決“政府干、群眾看”難題。用“3”個機制(常態化檢查評比機制、環衛監督員獎懲捆綁機制、群眾隨手拍舉報獎勵機制)解決保長效難題。狠抓農村戶廁后期管理。出臺《漯河市農村戶廁改造后期管護指導意見》,指導各縣區建立紙質檔案和電子檔案,確保廁具壞了有人修,糞渣滿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廣大干部群眾的努力下,漯河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扛牢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問題廁所摸排整改工作的政治責任,按照中央、省有關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堅決守住農村環境問題不反彈的底線,不斷增強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漯河市農業農村局局長羅靜說。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