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韭菜,大家都不陌生,但長得像大蔥般高達96厘米的韭菜您見過嗎?6月16日,記者在葉縣任店鎮久星韭菜科研育種基地的溫室大棚里見識了科技育種的力量。
“這是久星18號,是我們培育的眾多‘久星’品種中的一種。這里每一小塊地都種著不同的韭菜品種,以便我們比較、研究。”久星生物科技研究院首席育種專家馬金海指著大棚內的“韭菜品系比較圃”向記者介紹道。
展目望去,每畦韭菜前面都豎著一塊牌子,標識著這畦韭菜的品種、特性及適種地區。
“現在,我們育成了抗寒、極抗寒、休眠、不休眠等28個韭菜品種,推廣到了全國31個省(區、市)。在全國范圍內,大家吃的韭菜,每10棵就有2棵以上是我們‘久星’培育的品種。”馬金海自豪地說,在韭菜育種領域,平頂山育出的韭菜種占全國的50%。
在“比較圃”的旁邊,無土栽培的韭菜也讓人眼前一亮。水培、砂培、基質培、氣霧培等多種栽培模式,不僅滿足了全國各地多種栽培模式和不同生活習慣的需要,更能保證韭菜市場的全年供應。
但是,再優質的韭菜品種,隨著種植年限的增加以及種植環境的變化,種性也會逐漸退化,育種工作者必須不斷培育新品種。
“選育新品種的方法之一,就是選擇優良的變異株。”馬金海說,“變異株就隱藏在成片的韭菜田里,要想找出來,挑選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有一雙‘火眼金睛’。在大塊田地里,將優良的變異株挑選出來,再年復一年地進行比較,最后培育出符合目標的新品種。培育一個新品種最快也得8年,一般需要10年。這樣的工作,必須耐得住寂寞。”
在韭菜科研育種行業,馬金海一干就是48年。這些年,馬金海和他的團隊秉承著“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的信念,連續攻克了“高產、抗病蟲害、優質”三道技術難關,共育成4大類28個品種的“久星”韭菜系列品種,品種數量、類型、繁育面積、推廣網點數量等均居全國第一位。
不僅如此,在培育優質種子、擴大韭菜種植面積的同時,馬金海還與中國農大等多個高校合作,進行韭菜健康食品加工等全產業鏈研究應用。目前,韭菜掛面已經問世并投放市場,而韭菜精油、韭菜色素、韭菜汁、韭菜酒、韭菜泡菜等健康食品也已研發成功,初見成效。
“既要不斷推出韭菜新品種、栽培新技術,適應更多的地區種植,又要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的韭菜產業鏈,踐行研發和產業一體化,才能助力鄉村振興。”馬金海滿懷信心地說。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