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全面落實在南陽大地上丨
南陽答卷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一周年之際
鴨河快速通道跨南水北調中線干渠正在加快建設。 全媒體記者 崔培林 攝
五月的清晨,一抹絢麗的朝陽躍上地平線,深情地撫慰著南陽盆地的每一寸土地。一大批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南陽遍地開花。全媒體記者 蔣寧宇 攝
千萬南陽兒女不會忘記,一年前的這個美好時節——2021年5月12日至14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南陽視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
囑托,聲聲入耳;前行,力量倍增。
這一年,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確立了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目標定位,格局宏大、路徑清晰;
這一年,我們把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巨大熱情,以觀念能力作風大轉變加快大發展,人心思進、擔當實干;
這一年,我們堅持綠色崛起、美麗富民主線,強化創新驅動、開放帶動、項目拉動,各項事業齊頭并進,盆地變高地,碩果累累、振奮人心;
…… ……
夢想照亮前方,奮進正當其時。南陽兒女正一步一個腳印把總書記的殷殷囑托變為美好現實,以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建設的實際成效踐行“兩個維護”,向黨中央和總書記交上了一份精彩的“南陽答卷”。
“南陽答卷”對標講話精神
——書寫忠誠看齊的政治自覺
淯水泛清波,田疇翻碧浪。
總書記先后深入宛城、臥龍、淅川,一路看文化、看月季、看艾草,看糧食、看水質、看移民,每到一處,都與當地的干部、群眾親切交流,作出重要講話重要指示。
腳印串串,步步情牽。
“南水北調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脫貧攻堅之后,鄉村振興就是重中之重”“人民就是江山”“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
關心與關懷,化作前行動力;信念與信心,為新征程壯行。
一年來,全市上下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持續深入抓好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加快高質量高效率跨越發展。
迅速傳達勇擔使命。市委第一時間召開常委擴大會、全市領導干部大會和市委中心組專題學習會,集中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引領廣大黨員干部以歷史的擔當、奮進的勇銳,奮力開啟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新征程。
對標對表精準施策。2021年7月15日,市委召開六屆十三次全會,審議通過了市委《關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走正走好水源地高質量跨越發展之路的意見》和《任務分解臺賬》,完善了走正走好水源地高質量跨越發展之路的目標和舉措。
狠抓落實務求實效。我市接連召開五次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推進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效率導向,強化節點意識,認真對賬盤點,抓好完善提升,確保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關注的各項工作按時間節點圓滿完成。
從市委常委會到市委全會,從機關團體到城鎮鄉村,從企業車間到學校課堂……一年來,全市上下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從未止步,從未松懈。
思想的激蕩,帶來的是思路的廓清。如同一粒種子擁抱沃土,一座燈塔照亮前路,一個深邃思想落地生根,一段奮進征程矢志不渝,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融入了南陽發展的血液,化為具體的發展思路、工作措施和制度機制,吹響了加快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嘹亮號角。
“南陽答卷”聚焦中醫事業
——書寫傳承創新的文化自信
蒼柏翠竹、綠樹繁花。走進中醫祖庭醫圣祠,靜謐厚重讓人肅然起敬。而墻外,正在建設的醫圣祠文化園塔吊林立、施工正酣,一天一個新模樣,一天一個新高度。
守正創新、傳承發展——在醫圣祠,習近平總書記為南陽中醫藥事業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動力。
如火如荼建設的醫圣祠文化園項目是傳播、弘揚、繼承仲景文化的重要陣地。其中,文化傳承區著重打造醫圣祠人文景區,與醫圣祠形成完整的醫圣文化傳承脈絡。
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15屆的張仲景醫藥文化節是我市弘揚仲景文化的又一有力載體。去年,線上線下參會74萬人次,現場簽約125個項目,總投資1456億元,達到良好效果。
守中醫藥經典之正。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依據經方,制定中藥預防處方,全市有超過300家醫療機構提供免費茶飲服務,受益群眾超過50萬人次。
另一方面創新,不斷認識規律,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文化創新,讓中醫藥發展清流激蕩。
我市出臺了《南陽市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實施“1366”行動計劃,著力打造全球中醫圣地、全國中醫高地、全國中醫藥名都。
從醫圣祠到醫圣祠文化園,從中醫文化大市到全國中醫藥名都,我市中醫藥事業、產業蓬勃發展,為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建設注入了無窮活力。
“南陽答卷”追求生態文明
——書寫美麗富民的全新理念
白云藍天下,巍峨矗立的渠首大壩上,習近平總書記動情吟誦“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情景仍歷歷在目。這句詩既是對我市生態建設與保護工作的肯定,也是做好下步工作的期許。
殷殷囑托,句句入心。南陽作為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面臨著既要保生態、保水質、保供給,又要保發展、保穩定、保民生的特殊責任。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全市上下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核心要義,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為載體,奮力建設天藍地綠水秀的美麗南陽。
這一年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深情囑托落地生根,轉化為南陽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的鏗鏘行動,并帶來了振奮人心的巨大變化——
“綠”的潛力不斷釋放,擦亮生態底色。我市高質量推進以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國儲林項目建設和石漠化治理三大工程為重點的造林綠化。中心城區,綠隨路走、錯落有致、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道路綠化景觀讓人心曠神怡;山野鄉村,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森林康養等產業齊頭并進,守好“綠水青山”,終得“金山銀山”。
“水”的活力不斷激發,政治責任彰顯。丹江口庫區,一望無際的江面清瑩透徹、水花翻涌。我市堅決守好一庫清水,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水質穩定保持Ⅱ類水平。同時,啟動“四水同治”項目140個,全面落實河長制,深入推進梅溪河、三里河等內河綜合治理,碧水繞城、灘涂蔥蘢的美景為南陽增添了靈動與生機。
“氣”的質量不斷提升,藍天白云常在。我市突出科學精準,鐵心鐵面、鐵腕鐵規,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空氣質量持續向好,空氣優良天數達268天,超額完成省定任務,給群眾越來越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南陽答卷”堅持項目為王
——書寫趕超跨越的豪情壯志
“一方面要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另一方面也要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更是立國之本,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我市視察時對產業發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一年后,牧原肉食產業綜合體、宛城中德產業園、社旗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南召立邦生產基地等一大批產業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南陽遍地開花。這一生動的發展成果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牢牢堅持“項目為王、工業立市”的發展理念。
高位推進抓項目。市委書記、市長以上率下,常態化入企業、下工地,聽意見、謀發展。以每周重點項目推進周例會為抓手,逐個問題解決,逐個項目推進;每周堅持召開暢聊早餐會,與各領域的企業家一起謀項目、謀發展;定期召開市委城鄉規劃土地委員會,推動項目盡快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千方百計招項目。一年來,南陽黨政代表團風塵仆仆遠赴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多地,一家一家企業去拜訪、一個一個項目去爭取,點對點、實打實。
優化環境上項目。一年來,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每月16日確定為“企業服務日”,每周二為市長、縣長現場辦公日,全力加快項目建設。實施“13710”工作制度,持續完善“五快一提”工作機制,扎實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
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點;一批項目,就是一個新的增長極。去年我市實施省市重點項目421個、完成投資1694億元,居全省第一方陣;規上工業增長10.5%,增速全省第二;今年一季度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高于全省,全部進入第一方陣。
“南陽答卷”緊扣鄉村振興
——書寫迎難而上的時代擔當
“脫貧攻堅之后,鄉村振興就是重中之重。”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南陽兒女始終牢記心間:站位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工作大局,我市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納入全市“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提出了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省全國前列的戰略目標。
——跑好脫貧攻堅“接力賽”。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我市嚴格貫徹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構建了“1+3+N”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政策體系,制定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科技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社會幫扶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努力增強脫貧村、脫貧戶自身造血功能。目前,全市21.9萬名脫貧勞動力和6670名監測對象勞動力穩定就業。
——牽住產業興旺“牛鼻子”。
產業興,事事興。推進鄉村振興,首要的切入點就是“產業興旺”。一年來,我市已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級1個、省級7個、市級20個,培育出以牧原集團、想念面業等為龍頭的現代農業八大產業集群……
——保障糧食安全增底氣。
“夏糧豐收了,全年經濟就托底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猶在耳畔回響。一年來,我市牢記囑托,扛牢糧食安全重任,堅持穩產與提質并重,更好地保穩產、促增產。
藏糧于地,堅守紅線不動搖;藏糧于技,注重科技提產量。農業科技為南陽糧食連年豐收立下汗馬功勞。
“南陽答卷”增進民生福祉
——書寫一心為民的深厚情懷
“人民就是江山,共產黨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為的是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睒銓嵉脑捳Z、深沉的情感,彰顯著人民領袖“一切為了人民”的情懷。這是巨大的鼓舞,更是無盡的鞭策。
時光流轉,初心不改?!敖骄褪侨嗣?,人民就是江山”這一重要論述早已在南陽扎根生長。
從市第七次黨代會提出“實施高品質生活創造行動,建設幸福美好家園”到政府工作報告強調“加快推動民生提標改善,聚力提升副中心城市成色”,再到全市20項重點民生實事出爐,傳遞出一個鮮明信號:抓民生就是守初心!
有大決心。以政府帶頭過“緊日子”來更好保障父老鄉親過“好日子”,這鏗鏘有力的表述,是人民至上的通俗表達,是用心用情用力的樸素告白,體現的是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的擔當。
有大投入。堅持民生投入只增不減、為民實事只多不少、惠民力度只強不弱,2021年,全市民生領域支出總額604億元,占全市財政支出比重達80.9%,累計爭取新增地方政府債券198.3億元全部用于民生事業。
有大成效。立足夯實民生之本,抓就業促創業增收入成效顯著,全市城鎮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6.7%和9.4%。立足強化民生之依,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建成養老服務機構1567家、“兒童之家”136個。立足保障民生之需,構建普惠共享優質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健康南陽建設扎實推進。立足筑牢民生之基,優化教育資源配置,17所完全學校投入使用、新增學位9萬余個。
“南陽答卷”鋪展美好藍圖
——書寫邁入新時代的豪情壯志
凡是過去,皆為序章。
一年的學習貫徹,全市上下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南陽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蘊含著總攬全局的戰略考量、治國理政的卓越智慧、領航把舵的科學方法,對南陽發展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指導意義。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將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錨定省委“兩個確?!薄笆髴鹇浴?,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省副中心城市的目標,突出綠色崛起、美麗富民,加快推進“一二三五十”工作布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持續改善民生,以黨建“第一責任”引領和保障發展“第一要務”,加快高質量高效率跨越發展,奮力推動“盆地”變“高地”,堅決做到不負時代召喚、不負機遇垂青、不負人民重托,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有付出,有收獲,有美好愿景裝點的春天,南陽更美。有信心,有干勁,有堅定奮斗目標的人們,未來可期。
來源:南陽日報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