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太極拳專業委員會在河南理工大學成立
2月18日上午,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太極拳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以下簡稱“太極拳專委會”)在河南理工大學隆重舉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王曉峰,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姜繼鼎為太極拳專委會揭牌。焦作市市長李亦博、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鄒友峰為太極拳實驗室揭牌。
會前,太極拳專委會成功召開了會員大會以及第一次委員大會。會議審議通過了《太極拳專業委員會管理辦法》,選舉產生了太極拳專委會第一屆委員和領導機構成員。專委會辦公地設在河南理工大學。姜繼鼎擔任太極拳專委會第一屆主任。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目前已經傳播到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習練人數達4億人之多。太極拳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杰出代表,2020年12月17日成功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列入名錄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決定成立太極拳專委會。太極拳專委會涵蓋陳氏、楊氏、武氏、吳氏、孫氏、和氏、李氏、王其和等派別,具有廣泛的代表性,這將廣泛凝聚各方力量,推進太極拳的保護、傳承和發展。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太極拳專業委員會的成立,有利于太極拳的更好保護和傳承,有助于太極拳在國際舞臺上充分發揮時代價值。河南理工大學將全力配合太極拳專業委員會、太極拳實驗室的建設運行,為太極拳的普及推廣、科學研究、標準制定、技術培訓等工作創造更好條件、提供更優服務、貢獻更多力量,助推太極拳更好走向世界,惠及全人類。
“太極拳專委會成立后,要切實抓好自身建設,共同努力,積極推動太極拳事業煥發活力,要持續推進傳承發展,堅持公益性、服務性、專業性,加大對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意義的宣傳,要主動融入社會服務大局,廣泛傳播以太極拳為載體的中華太極文化,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積極貢獻。”王曉峰說。
“太極拳,是黃河文明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結晶。太極拳專委會的成立,定會激起太極拳保護傳承弘揚事業的滾滾春潮。這是太極拳發展史上的又一件大事和喜事,必將對太極拳文化的傳承和弘揚發揮重要作用。”作為首任太極拳專業委員會主任,姜繼鼎動情地說。
接下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協會太極拳專業委員會將按照“五強”的發展理念推廣太極拳文化。一是強平臺。抓好專委會自身建設,著力構建太極拳和諧家園。廣泛吸納不同領域人士,5年內將會員群體發展至2000人以上,并打造一支專業化、專職化的專委會工作隊伍。二是強研究。加快太極拳實驗室建設,圍繞“太極拳健身機能評定、太極拳健康干預、太極拳文創、太極拳康養”等四個方向開展研究和實踐,將實驗室打造成國際一流的太極拳研究高地。三是強交流。延續太極拳代際傳承、師徒傳承機制,逐年增設公益性傳承基地,2025年前編撰完成《太極拳傳承人口述史》。每年開展100次太極拳傳承人進社區、進學校、進農村、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等公益活動,讓太極拳文化更多地走近群眾、浸潤身心。四是強推廣。創編百級電視人文紀錄片《太極拳英雄譜》,在各類媒體和電視平臺播出并輯錄出版。建好太極拳表演隊。與教育部語合中心、河南理工大學合作,共建“國際漢語+太極拳”教育實踐基地,讓太極拳文化更多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五是強融合。推動太極拳文旅融合,助力打造一批特色鮮明的太極拳旅游村鎮,為鄉村振興戰略賦能;推動太極拳文創融合,將太極拳品牌IP深度植入文旅項目、植入生活,點亮太極拳文化,助力文化強國建設;推動太極拳文體融合,推進實施太極拳健康服務計劃,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河南理工大學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太極拳文化發展,圍繞“太極拳產業開發路徑”“中國武術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太極拳文化外宣”“太極拳中醫養生機理”等問題,持續開展廣泛細致的探索研究。近年來,學校與白俄羅斯、愛爾蘭、坦桑尼亞、意大利等國家和地區開展太極拳文化教育合作交流;協助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完成中美文化交流年活動及與歐洲多國的交流活動;協助國家語合中心完成“漢語橋”外國留學生太極拳體驗營和“一帶一路”太極拳文化交流活動。連續15年承辦6屆“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高峰論壇”,打造出國內外太極拳學術界最具影響力的論壇。全面開展太極拳服務社會工作,培訓社會各界太極拳師資超千人,有效提升了太極拳文化在國內外的知名度、美譽度、影響力。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