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許昌市鄉村旅游逐漸呈現出產業的規模化和產品的多樣化。那么,許昌鄉村旅游如何做?成效又如何呢?我們不妨先看一組數據:2019年,許昌市鄉村旅游總接待量806.98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44.46億元;2020年,許昌市鄉村旅游總接待量524.53萬人次,旅游消費總額27.12億元。這組數據也恰恰反映了許昌做好鄉村旅游這個新產業的決心!
擦亮“金飯碗”,發展鄉村游
12月4日,初冬的暖陽照耀著神垕古鎮的青石板街道,游人雖然不多,但街景很美。一條老街橫穿古鎮,錯落分布的院落、古寨、古橋、文廟、老君廟、白衣堂等,是古鎮悠久歷史的見證。置身于這樣的街巷,游客張婧忍不住發了一條朋友圈。不一會兒,就得到了20多個“贊”。
不久前,許昌市民張曉光帶著家人來到禹州鳩山鎮魏井村,這里是國家級傳統村落、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村落原始風貌保存較好,傳統建筑隨處可見。“我和家人都很熱衷鄉村游,而且咱許昌鄉村游的路線很有特點。”張曉光向記者列舉了一些有看點的鄉村。
“許昌市文化和旅游資源富集,而且大多集中在鄉村,廣大鄉村就是文化的富礦、旅游的天堂。”許昌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許昌市充分利用鄉村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把農耕活動與休閑農業與現代鄉土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事體驗、休閑度假、特色民宿等產品業態,形成了“以旅強農、以農促旅、文旅結合、城鄉互動”的鄉村旅游發展新格局。
襄城縣雷洞村、禹州市張家莊村、禹州市大木廠村、禹州市盛田農業被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襄城縣紫云鎮雷洞村被評為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許昌還有7個鄉鎮被評為省級特色生態旅游示范鄉(鎮)、27個村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10個園區被評為省級休閑觀光園區,3個基地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2家民宿被評為河南省精品民宿,鄉村旅游已成為許昌旅游的新名片、旅游消費的新熱點、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服務大戰略,走出“特色路”
鄉村去多了,很多游客認為鄉村旅游大同小異:“花開了,在田里拍拍照,然后吃吃農家菜,最多住一晚。沒有再次去游玩的欲望。”對于鄉村旅游的“瓶頸”,許昌又是如何破解的呢?答案是: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特色鄉村旅游。如何在當前的鄉村旅游產品中結合本地文化和旅游資源條件,培育核心競爭力,增加游客的參與度、提升體驗感,成為在日后市場競爭中“活下去”“勝一籌”的關鍵點。
于是,許昌市10條特色鄉村旅游的路線應運而生,而且還催生了送客下鄉的優質服務。比如鄢陵縣張橋鎮裴莊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菊花種植加工產業,形成了以茶菊、觀賞菊、藥菊等為主的菊花種植加工新產業,同時通過“菊花經濟”帶動鄉村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活力;再如禹州扒村、淺井村宋家大院、萇莊金山嶺生態農莊文化游這條特色路線等。
近年來,許昌市把鄉村旅游作為許昌市文化旅游業發展的重點,確定了“兩帶四群五板塊”的鄉村旅游空間布局,因地制宜,加強產品創意設計,促進鄉村旅游產品升級。尤其是今年,許昌市打造了1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打造了襄城縣紫云鎮雷洞村、禹州市無梁鎮大木廠村等10余家特色民宿;舉辦了“美麗鄉村”攝影大賽和優秀作品巡回展,鄉村旅游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提高。
探索多模式,助推鄉村游
12月4日清晨,襄城縣雷洞村云霧升騰,一輪紅日噴薄而出,游人穿梭在紅石民宿間,“家在青山綠水間,人行詩情畫意中”的美麗山居圖緩緩展開。
如何找準“金鑰匙”,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如何激活美麗經濟,助推鄉村振興?許昌市從實際出發,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的思路,探索形成了古鎮古村型、特色民宿型、休閑觀光型、健康養生型、農耕民俗型、紅色記憶型鄉村旅游產品,推動鄉村旅游向個性化、精致化和主題化方向發展,形成多點支撐和全域延伸的發展格局。像雷洞村的紅石民宿,張家莊的紅葉節、槐花節,大木廠的小米,魏井村的古村落,北姚的櫻桃,閔莊的杏果,槐樹灣的創客基地等,都打出了名氣,形成了特色。
許昌市按照“品牌化提升、專業化運營”的模式,對許昌全市特色優質農特產品進行資源整合、篩選提升和品牌授權,打造“許昌禮物”特色旅游商品。許昌市還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旅游企業帶村、節慶活動帶村、旅游合作社+農戶”的“兩帶一加”旅游扶貧新模式,輻射帶動貧困人員4000余人,促進農民創業就業1萬余人,鄉村旅游在服務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中的優勢更加突出。
同時,許昌市針對旅游人才短板的現象,開展鄉村旅游專題培訓,不斷提高村鎮干部和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素質。2019年以來,全市共培訓鄉村旅游干部骨干和從業人員1000余人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