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23時,在鄭州國際陸港智能調度中心,巨型屏幕上實時跳動著中歐班列(鄭州)的運行數據。
“我們采用智能集裝箱傳感器技術,溫濕度監測精度控制在±0.5℃以內,這是‘128’黨建工作法的技術落地。”中豫港務集團鄭州國際陸港箱管部經理孟康平介紹,通過“黨建+數字孿生”系統,中歐班列(鄭州)實現了貨物運輸全程可視化、風險預警智能化,客戶滿意度穩定保持在98%的高位。
來到隔壁的中豫港務集團河南箱行歐亞物流有限公司,辦公室里燈火通明,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在這里工作了9年的業務主管葉珂放下手中的咖啡,向記者講述了另一個黨建引領數字化轉型的故事。
“2015年我剛入職時,處理一份跨境提箱資料就像跑馬拉松。”葉珂回憶道,“我們需要手工整理十幾份文件,逐個核對客戶信息,再一封封發送郵件。一個環節出錯,整個流程就要推倒重來。”
隨著“128”黨建工作法“黨建+創新”的推進,中豫港務集團智慧物流系統上線,這場“馬拉松”變成了“百米沖刺”。葉珂現場演示了操作流程:登錄系統、勾選訂單、一鍵發送——整個過程不到3分鐘。
何為“128”黨建工作法?“1”即堅持一個核心強引領,把黨的領導作為中豫港務集團發展的核心引擎,為集團高質量開行中歐班列、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提供強大動力和政治保證;“2”是堅持改革和創新雙輪驅動開新局,構建“1+2+5”產業新格局和“黨建+創新”融合體系,為物流強省建設注入新動能;“8”是實施“政治建企、思想引領、組織強基、文化鑄魂、融合發展、人才強企、群團暖心、風險守底”八項工程,強化黨建與中歐班列開行工作雙融雙促。
“在數字化轉型中,我們讓黨組織成為最先進的‘引擎’,讓黨員成為最可靠的‘傳感器’,確保在智慧港口、數字班列等重大項目中政治方向不偏航、執行落地不打折、創新突破不停步。”河南箱行歐亞物流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趙昕潔表示。
在“絲路紅港”黨建品牌和“128”黨建工作法引領下,河南中歐班列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如今,中豫港務集團已構建了“25個境外直達站點+8個出入境口岸”的物流網絡布局,客戶遍布歐盟和俄羅斯、中亞及東盟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合作伙伴超8000家,形成“口岸通道多、輻射區域多、運營成果多”的“三多”優勢,全省中歐班列累計開行突破1.5萬列,開行總量和綜合運營能力處于全國第一方陣。
玻璃窗外,鄭州國際陸港作業區的燈火與夜空中的星光交相輝映。在這條陸上絲綢之路上,每趟班列都書寫著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的時代答卷。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