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窯為五大名窯之一,因產于汝州而得名,汝瓷已經成為汝州市一張靚麗名片。汝州現有從事汝瓷研究生產的機構上百家,從事汝瓷文化產業的人員眾多,而在這眾多藝術家之中,張天慶絕對的是汝瓷界泰斗級的人物。
結識張天慶老師是在今天夏天,他到北京和韓美林老師商談作品創作,通過河南省人民政府駐京辦事處原副主任孫明先生的引薦,和張天慶老師有了一次交談。通過采訪了解到,張天慶1948年生汝州,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現為中國汝瓷研究所所長,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中國古陶瓷研究學會理事,河南省陶瓷藝術大師、河南省工藝美術大師、河南省陶瓷藝術研究中心副理事長,河南省科技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河南省書協、美協會員。
汝瓷的不解之緣
張天慶出生于汝州,從小受汝瓷文化的熏陶,奠定了他后來從事汝瓷研究的文化底蘊。
張天慶自幼跟隨舅舅學習雕塑,具有一定的藝術修養。特別是1958年,郭遂恢復汝瓷豆綠釉的事跡傳遍汝州大街小巷,給年僅10歲的張天慶留下了深刻印象,使他對汝瓷萌生了喜愛之情,年幼的他用零花錢購買汝瓷,開始研究。自1967年,他到臨汝(現在的汝州市)縣委工作,同時協助汝瓷一廠做汝瓷造型設計,由此,張天慶開始近距離接觸汝瓷燒制技藝,并與汝瓷結下不解之緣。
恢復高考后,1978年,有著深厚美術功底的張天慶考入中央工藝美術學院陶瓷系,有幸與當時的院長張仃、陳叔亮,教授韓美林、李燕、范曾、呂曉莊、王曉林等老師結識。在專業上他不斷向老師學習,生活中并與他們結下深厚友誼。
大學畢業前夕,張天慶想學成回鄉,用學來的優秀知識為復興汝瓷服務,但由于他在藝術創作中的突出表現,受到很多單位的挽留,特別是當時的張仃院長深切挽留他留在北京工作,但張天慶懷著對汝瓷的熱愛 還是回到了家鄉
張天慶回到汝州后,就到汝州市工藝美術汝瓷廠任技術廠長。為了擴大汝瓷產品的影響,考慮到汝瓷厚重的歷史文化和國粹地位,當時的汝州市領導和廠班子決定邀請國內文化藝術界名人以及陶瓷界泰斗李國楨、王璉、郭演義、耿寶昌、葉喆民、愛新覺羅·溥杰、李苦禪、張光年等為汝瓷題詞或出任顧問。這個重任落到了張天慶的肩上,幾經周折,很多知名藝術家為汝瓷的題詞作品先后落戶汝州,掛在了當時汝瓷廠的展廳里,其中就有李苦禪為汝瓷的題詞:“天下博物館無汝者難稱盡善盡美也”。后來,汝瓷廠改制時,張天慶將該作原件交送市檔案館珍藏。
為恢復汝窯發展終成泰斗
1986年4月,由汝州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中國汝瓷研究所,任命張天慶為所長,他帶領科技人員傳統工藝和現代科技相結合恢復開發汝窯研究,先后完成了國家和省科委下達的八項科研項目: 一、汝窯豆綠釉研究;二、汝窯天藍釉實驗;三、汝窯月白釉實驗;四、汝官窯研究;五、汝窯燒成新工藝研究;六、中國彩陶鸛魚石斧彩陶缸研究;七、汝窯瑪瑙釉研究;八、汝窯點紅掛彩研究;經過上千次實驗,克服種種困難,作為項目課題負責人,并親自配釉造型、試燒,使這些科研項目都已完成,并通過國家和河南省科委主持鑒定,得到推廣應用,發揮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使一代名窯重放異彩。
伴隨著一項項研究成果的問世,他們也獲得了很多的榮譽:1982年豆綠釉研究獲洛陽地區科技成果獎;1983年天藍釉獲河南省優質產品獎;1984年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國新產品開發獎;1986年又獲國家金杯獎;1994年8月8日汝官瓷研究獲聯合國創造發明之星獎;2007年中國彩陶鸛魚石斧彩陶缸研究榮獲河南省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2008年汝官瓷粉青釉研究榮獲河南省發改委和教育廳金獎,研制產品并被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人民大會堂收藏;2008年11月汝官瓷奧運中華尊被英國珍寶館收藏,并作為國家禮品贈送與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等外國元首與貴賓收藏。
從事汝瓷研究五十年來,張天慶以傳承發展汝瓷國粹文化為己任,作為汝瓷產業領軍人物,負責主持汝窯科研項目,恢復失傳千年汝官窯;帶領科技人員,考察古汝窯遺址,首先區分古汝窯六區分布;收集古汝瓷標本,歸納八大類;尋找原料,進行科學研究,利用本人書畫陶瓷工藝特長,親自進行造型設計,配釉燒成,先后完成國家和河南省科技廳下達的十項汝窯重大科研項目,使一代名窯重放異彩,為我國汝窯恢復和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3項,外觀使用專利8項。他在汝瓷研究過程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撰寫國家級論文6篇,省市級論文13篇。
其研制的汝瓷被北京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等單位及美國、英國和日本等國家收藏,還作為我國外交部選定的國禮贈送給外國政要,深得國內外友人的稱贊,為祖國贏得了榮譽。
愿做藝術大師與汝瓷發展的橋梁
張天慶從事藝術研究的過程中,始終與大師同行,不斷得到他們的鼓勵與指導。
張天慶記憶最深的就是張仃院長的指導。早年中央美院畢業時,時任中央美院院長的張仃就想留他在北京工作。后來的數年間,張仃先生在汝窯研究中不斷指導,并提出汝瓷在秀美典雅的藝術風格中要多做文章,還為汝窯題詞“靜里乾坤”鼓勵。2008年張仃先生不顧年老,還親自為汝窯設計,在他謝世的前幾個月還準備為汝窯點紅彩繪刻畫汝瓷大盤,策劃發展、提高藝術,使汝窯國粹文化再現輝煌。
張天慶還介紹,與他合作時間最長的就是韓美林老師。張天慶至今還記得1993年4月,他帶著自己研制開發的汝瓷新品前往北京拜會幾位老師及朋友,其中一件釉色純正、造型精美的汝瓷筆洗藝術品深深打動了韓美林。韓美林當即表示為汝瓷開發設計造型,基于深厚的師生情誼,還把張天慶的研究所作為自己在汝瓷研究開發領域唯一的合作單位。
20余年來,韓美林先后為張天慶設計、題畫汝瓷作品80余件。其中多件作品獲得國內外大賽金獎,還有的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北京奧運會國禮使用。如今他的作品還被外交部定為國禮專供藝術品,成為展示汝瓷藝術、傳承汝瓷文化、擴大汝州知名度的重要載體。
韓美林今年雖然已經80歲高齡,但還不忘對汝瓷發展的支持與厚愛,有意讓張天慶把汝瓷從古至今的發展歷程用翔實的文字、圖片、實物通過博物館的形式展示出來,留與后人,傳承下去。
除了這些,首都的書畫大師李苦禪、范曾,陶瓷大師李國楨、馮先銘、葉喆民、耿寶昌等都因張天慶與汝瓷結緣,給恢復汝窯祖國傳統優秀文化作出很多幫助。
汝瓷應堅持走創新發展之路
汝瓷是汝州的一張名片,也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把鑰匙。如何做好汝瓷的對外宣傳,讓汝瓷走出汝州,走出國門。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弘揚中華文化,未來汝瓷行業必須要站在這個高度,走健康的發展之路。
張天慶是中國陶瓷工藝美術大師,在汝瓷界可以說是德高望重的前輩。關于汝瓷行業的未來發展,他說要做好兩方面的準備:一是工藝用品繼續走高端路線,保持高雅的格調。二是要發展生活用瓷。這是當代人發展汝瓷的一種使命,要有當代人的看法,創新。汝瓷作為一個行業來講的話,要想發展壯大必然要進行創新而不能只是束之高閣。
如何發展生活用瓷,讓瓷器走入尋常百姓中到底可不可行。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我們平時吃飯用的餐具就可以用汝瓷,因為如此本身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對于人們的健康以及人們生活檔次的提高無疑是有極大幫助的。藝術是為生活服務的,“美即生活化”是美學的極高境界。另一方面可用于包裝方面,用汝瓷做包裝無疑會提升產品的檔次。比如名瓷配名酒。張天慶老師指出了汝瓷生活化的一些例子,這拓寬了汝瓷的發展用途,也將會讓汝瓷為更多的人所了解,大大提高其知名度。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