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等建成開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等正同步建設,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無上龍門》沉浸體驗館等打造的旅游新業態爭相“出圈”……隨著一批重大標識項目相繼實施,謀定而動、創意引領、團隊進入、數字先行等務實舉措紛紛落地,我省文旅文創融合戰略逐步走深走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化品牌叫得更加響亮。
百大標識項目夯實底氣
5月18日,氣勢恢宏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在洛陽正式開館,為我省再添一個醒目的文旅新地標。
不只是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實施以來,全省遴選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百大標識項目,并有序推動一個個重大項目開工、落地。新項目呈現出具象化、可感知、讀得懂的共同特點,困擾我省文旅業多年的“有說頭沒看頭”難題,逐步得到破解。
促進文旅文創融合發展,博物館建設是重要篇章。目前,全省正規劃建設博物館群,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已開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中國仰韶文化博物館、開封城摞城遺址博物館、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二期、殷墟遺址博物館等均在加緊建設。
數字“黑科技”讓文物會“說話”
6月1日,走進“只有河南·戲劇幻城”的金色麥田里,來自河南博物院、洛陽博物館、開封博物館等全省12家博物館的39件館藏珍品文物仿制品,與游客深情對話。“麥田里的博物館”推出半個月以來,迅速在全網“出圈”。
走在時代前列,引領行業發展,“創意+科技”是關鍵一招。
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人介紹,我省將數字化作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建設的“先手棋”。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文物局整合資金,對“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百大標識項目數字化展示進行獎補,引導文旅場所用數字賦能,提升體驗感。
洛陽博物館“河洛之光”數字館,運用多媒體投影墻、多媒體互動、VR投影等技術和手段,打造出多種多樣的互動體驗形式。此外,元宇宙智慧旅游大會“虛擬人”參會的創意玩法、洛陽《無上龍門》全息天幕秀……更多數字化應用場景正不斷開發、落地。
在研學民宿等領域求突破
盛夏來臨,開車行駛在“最美云中高速”,到欒川重渡溝民宿去度個假,被不少人列入“愿望清單”。
我省充分發掘利用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自然風光資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斷提升文旅層次和吸引力。
當前,全省正加快建設“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研學課程體系,堅持“聚焦一條線(黃河)、突破兩座城(開封、洛陽)、點亮幾顆星(林州、新縣、鹿邑)”,打造世界級研學目的地。
我省“三山”地區旅游資源富集。為建設“三山”康養旅游基地,2022年,省文化和旅游廳重點推出100個至150個A級鄉村旅游示范村,每村整合500萬元至1000萬元資金予以扶持。同時,繼續支持民宿建設、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1號旅游公路等,在文旅文創融合發展上全方位尋求突破。
未來,我省將以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進一步強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培育旗艦勁旅,奮力開創文旅文創融合發展新局面。(來源:河南日報)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