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韓春光 通訊員 馬獻珍
“用天然氣做飯,干凈、方便,一二十分鐘一頓飯就做好了;過去燒煤、燒柴,家家戶戶冒黑煙。”12月11日,通許縣城的退休職工王老漢,家里通上天然氣后高興得合不攏嘴,尤其是得知天然氣為兒子所在的單位——中國石化華北石油局生產,更是無比欣慰。
總部設在鄭州市的華北石油局,在鄂爾多斯盆地陜蒙交界的毛烏素沙漠建成的大牛地、東勝兩大氣田,截至11月底,累計生產天然氣達到500.6億立方米,氣源通過輸氣管道源源不斷輸向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黃河流域6省區及廣大華北地區,無數家企業、上億戶城鄉居民因此受益。
據測算,500億立方米天然氣,可替代燃煤10000萬噸,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6000萬噸,相當于植樹近55000萬棵,或近4000萬輛經濟型轎車停開一年,同時減排二氧化硫150萬噸、氮氧化物近50萬噸。
黃河流域是我國經濟發展較為活躍的地區。作為黃河流域能源供應的大牛地氣田、東勝氣田,分別自2005年、2015年先后進入規模開發后,就開始向黃河流域各省區輸送清潔能源。截至目前,累計向河南供氣200多億立方米,平均每年18億立方米,其中,累計向鄭州市供氣17億立方米,為霧霾天氣的大幅降低助了一臂之力。
“以前我開汽油車,一升油得7塊多,整天忙乎,也掙不了幾個錢。‘油改氣’之后,基本上可以節省一半的費用。”王長春說,他從南陽農村來鄭州開出租車多年,由于收入逐年增加,全家人早已脫貧致富,如今他正準備要二胎。
“做夢都沒想到,偏遠農村也能用上天然氣。用氣節省了做飯時間,既清潔又快捷,我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經營家庭賓館、開商店。”通許縣咸平街道邢閣社區居民張國輝感慨地說。
據統計,自2013年天然氣輸送到開封市通許縣城后,目前已進入該縣1.3萬戶居民的廚房,大大提升了廣大居民的生活品質;并且天然氣管道逐步向農村延伸,已完成2萬個管道開口。
同時,華北石油局開發建成的兩大氣田,也極大地促進了河南的勞動力轉移,該局從事氣田開發的員工三分之二來自河南,且不少來自河南農村,他們在氣田工作幾年后,基本上都在城市買了房,過上幸福的生活。
另外,華北石油局在開封一帶擁有的通許區塊,近年來不斷加大勘探力度,先后部署了5口氣井的鉆探,對天然氣、煤層氣領域進行探索,力爭在不久的將來把這里建成新的能源接替地。屆時,將會為河南的沿黃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的清潔能源,持續助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老家旅游
視頻河南
今日河南
猜你喜歡